●分段培养目标更符合学生实际
●自我保护、快乐生活等纳入评价体系
●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从今年9月开始的新学年起,上海市中小学将全面试行新修订的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这是市教委进一步推进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发展性评价的重要举措之一。有了新的成长记录册,上海的中小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只是简单的结论性评价,而是更加重视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表现,最终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据介绍,新的评价体系设置了分段培养目标。记录册分别从小学1—2年级、小学3—5年级、初中6—7年级、8—9年级以及高中5个学段提出了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每一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分别从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学习兴趣态度能力习惯、体育艺术卫生劳动、生活态度与生存能力等5个方面对期望学生达到的目标作出描述;在内容上尽量贴近该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和身心特点,对一些需要较长周期才能形成的思想品质、能力等,也根据不同年龄区别对待,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例如,在生活态度与生存能力方面,小学1—2年级的目标是“培养自我保护意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快乐生活”;初中8—9年级则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文明上网,健康度过青春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具有独立生活能力”。
新的评价体系更体现了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和时代特征,把当前中小学教育中要特别强调的,如诚信教育、环境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自我保护、生存能力、快乐生活等要求写进了培养目标。值得一提的是,新的记录册更注重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不仅重视评价对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情况,而且重视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学科评价栏目中新设置了“学科实践活动记录”一栏,引导学生开展学科研究性学习;还新增了“课外阅读情况记录表”,引导学生在健康有益的课外阅读中拓展视野、丰富精神生活。
此外,在许多评价表中都有“发展状况”和“日常表现”的栏目,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且记录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日常表现,从而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